「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居系列:浴室篇

由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認知能力急劇退化,日常生活逐漸受到影響,並較容易發生家居意外。因此未雨綢繆做好安全措施,能有助大大減低患者發生家居意外的機會。

圖片標示厠所位置

由於患者的認知能力減弱,就算一個居住多年的居所,患者也有可能認不出單位內的設施,如厠所。因此,家中的厠所門應用鮮明的圖片標示厠所位置,或最好將厠所門長開,讓患者容易看到。為免患者絆倒,通住厠所的通道亦應暢通無阻,切忌推積雜物。另外,亦可在通道安裝夜明燈,以保障患者晚間去厠所有足夠的光線。

浴室內的保護措施

當患者進入浴室後,基本的安全措施亦必須做妥,例如移除門檻、加裝合適的扶手、設置無檻企缸、使用防滑地磚等,都能有效預防意外。另外亦可使用恒溫熱水器,將水溫設定至最低熱度,並以圖示提醒患者水龍頭的冷熱水調較方向,避免患者燙傷。

標示危險性物品

另一方面,浴室的佈置及擺設也不能忽略,患者由於判斷力減弱,他們也許會誤用日常用品,如洗頭水、護髮素、清潔劑、藥物或利器等。因此不妨把這類用品都貼上文字或圖畫,作為提醒患者用品類別及用途,並要妥善收好,以策安全。浴室若放有電器(如吹風機),也應確保插頭已被拔除並遠離水源。

衣物分類

為方便患者洗澡後換上清潔衣物,家屬可於浴室清晰分隔清潔與不潔衣物。不妨選用有蓋的髒衣收納籃,並於其外貼上鮮明的文字或圖畫,顯示內裡衣物不宜穿著;另外,可把患者的清潔衣物,整齊地順著穿衣次序摺疊好,並放於另一個顯眼的位置,讓患者洗澡後更容易辨別並自行穿上乾淨衣物。

事實上,照顧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他們的認知功能不斷退化,家居的保護設施也要針對性地作出適時調整。只要事前尋求職業治療師的專業意見,要為患者提供一個理想安全居所,並非一件難事!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職業治療師

實用資訊圖:

資訊圖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whatsapp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為你推薦

安老院舍如何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

對於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由於他們在日常照顧、居住環境細節及情緒處理等方面有著特殊的需要,一所優質的安老院舍能夠為這類老友記及其家庭,提供莫大的幫助與支援。我們特地找來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為大家講解,究竟怎樣的安老院舍才能令認知障礙症院友住得安心、家人又放心?

一間安老院舍的環境,如何能夠切合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的日常生活需要

不論長者有否患上認知障礙症,我們建議家人為家中老友記挑選安老院舍時,留意一下以下條件,作出比較:

光線明亮—不論是院舍大廳、院友房間外的走廊,還有房間裡面,整個環境的光線是否明亮?

空間感充足—院舍四周的地方是否相對寬敞、空間感充足、環境寧靜?以上這些元素可令患者置身其中而不容易覺得有壓力,有助保持情緒平伏。此外,院舍之內會否有像平台花園等的戶外空間,可讓院舍員工或長者的親友帶長者到室外逛逛,讓他們在安全的情況下接觸一下大自然、曬曬太陽,欣賞花草樹木與鳥聲?

環境簡潔—家人可留意一下,院舍的整體環境和房間的設計,是否切合院友日常生活所需?環境佈置、用色、設計上是否井然有序、讓人可以一目了然?如果看到隨處有障礙物或通道狹窄,便不太理想。

怎樣可以令院舍的前線同事,在照顧認知障礙症院友時更加得心應手

作為職業治療師,我會盡量多與前線同事、保健員分享,讓他們多認識「認知障礙症」,懂得如何在日常中與這些長者相處、照顧他們的需要,以及如何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處理患者的情緒問題等,從而應付工作上的需要。家人在揀選安老院舍時,可多了解一下院舍人員提供照顧、護理及復康服務的情況。

 

當院友的認知能力較弱時,院舍可有什麼措施,輔助他們的日常生活

以我們的日常工作為例,當一些院友記性不好,如不認得自己的房間位置時,我們會在院舍環境內提供標示 (例如:在其房間門貼上他們的名字、圖片,又或在牆上作記號等),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房間。我們作為職業治療師,會為有需要的院友進行評估,了解他們的情況,然後在環境上作一些改動,提升這些院友對四周環境的認知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特別為認知障礙症院友提供訓練,如集中力、記憶力、計算、解決問題等的能力訓練,尤其在剛入住院舍時,當他們於飯廳用膳後,我們會不斷指導或帶領他們來回房間的路程,希望他們的情況能夠有所改善,有助他們去適應環境。

請分享一些工作上的例子,若在照顧認知障礙症院友時遇上特殊情況,可怎樣處理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前線同事在負責像餵飯、沖涼、更換衣服等較為貼身的工作時,的確偶爾會面對患有認知障礙症之院友抗拒、不合作,又或出現情緒激動的行為。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的同事會避免跟他們爭吵或「硬碰」,因為這或更令院友情緒激動。我們會保持冷靜,用安撫的態度勸喻院友。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偶爾會遇上一些嚴重個案,出現院友大叫、大力拍枱的情況。對於患者而言,大叫、拍枱等行為或可作為他們釋放情緒,又或是給予自己感官刺激的渠道。

當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們會先嘗試不斷勸阻;但若果根本沒任何作用,我們下一步會衡量患者會否因而傷害到自己及他人。假如情況安全不帶傷害性,而又不是過於影響其他院友的話,有時或容許這些院友有限度地抒發一下,而非強硬地責怪他們或馬上阻止。我們會作出觀察,若有需要會提供協助,例如在院友拍打的枱面加上軟墊,以免他們弄傷自己雙手。

但當然,若院友有可能危及自己或別人的暴力行為,甚至企圖動手傷人,那麼前線同事便會找其他人協助共同解決,馬上制止,免生意外。

之前提過,其實不論是院舍的前線職員或家人,當遇上患者鬧情緒,千萬別覺得是有意針對你。若能以關懷的態度盡量安撫患者,很多時當過了一段日子後,患者會感受到照顧者的友善對待,建立出熟悉關係,情況便會有所改善。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愛老護「腦」之健腦有妙法

年紀大機械壞,人腦如機械一樣停工太久必生鏽出故障。如果老友記對原本輕易能記得的事情開始出現困難,常常忘記要做什麼、常常忘記他人的名字等,那麼就有必要為腦筋做做運動。

以下五招健腦妙法,各位老友記不妨多做多試:

多做運動—常做太極拳、瑜伽、健體操等身心運動的長者,不論在認知能力及學習能力,都比只做運動或不做運動的長者高,建議連續三至六個月,每星期進行三次30分鐘或以上的身心運動,有助強化腦力。

多玩智力遊戲—除了看書、下棋、砌圖及玩牌外,「數獨」、「找不同」及扭計骰都可鍛煉認知及記憶力,這些遊戲包含文字及圖畫,可在視覺上刺激長者腦部,而長者進行遊戲時需要不斷思考、分析及記錄,增強腦筋思考,從而鍛鍊認知能力。

良好睡眠習慣—事實上,睡眠質素良好的人,不但精神煥發,頭腦也會清晰,活力和體力也會增強。若睡眠不好或有失眠困擾,不但經常顯得精力不佳,情緒也會出現問題,甚至容易神經衰弱,記憶及判斷力也會減弱。所以要保持頭腦健康,必須調節好睡眠,保證每天有7-8小時的睡眠時間。

學習新事物—年長者若多接受新挑戰、多學習新事物,對大腦思考、認知功能提升大有好處。學習新事物,有助長者運用思考能力,幫助維持大腦靈光,訓練心智能力及提升認知功能。有些長者喜歡在退休後,學習識字和書寫,學習一門藝術和興趣,例如攝影及油畫創作。甚至有研究發現,學會用另一隻不常用的手書寫,也有助提升大腦運作。

擴濶圈子—衞生署出版的期刊《非傳染病直擊》研究顯示:「社交圈子狹窄的人士患上痴呆症的風險,較社交圈子廣濶的人士高 60%。中年時單身、離婚或喪偶的人士於晚年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是中年時已婚或同居的人士的 1.8至2.5 倍。已在中年時已喪偶的人,於晚年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則會顯著增加 7.7 倍。」因此,期刊建議長者應經常與親朋好友聯絡,參加聯誼會 或嘗試每天花點時間與人交往。

老友記,切記,人可以退休,但腦筋永不可退休的哦!

你可能也感興趣:

 

認知障礙症:吞嚥困難可致命!

認知障礙症的常見病症包括記憶力衰退、口味改變、吞嚥困難等,其中吞嚥困難的嚴重性經常被人忽視,吞嚥困難如果處理不當,更可對生命構成威脅。


因此,一旦發現自己或家人進食固體食物時難以嚥下,或病患者將食物長時間含在口腔內,就連喝水亦經常嗆着,這可能是吞嚥出現了困難,應立即向醫生求診,或向言語治療師求助,以舒緩吞嚥困難情況。

何謂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是指吃、喝東西時,食物由口部進入胃部的過程出現問題,常見症狀包括花費很長時間進食、咀嚼困難、食物有機會跌入氣管導致嗆着。言語治療師謝仉賢說:「病人進食的速度或會因吞嚥困難而減慢,導致缺水或營養不良,甚至因食物『落錯格』,繼而出現一些併發症如吸入性肺炎、多痰等,情況嚴重會導致生命危險。」

吞嚥困難病人之中,又以同時患有認知障礙症患者較難處理。因為這類病人同時具有吞嚥不良、認知問題及餵食困難障礙,在跟隨指令方面相對不太靈活,未必能配合治療上的策略。因此,在處理方面,需要經常改變食物的質感及黏稠度,以協助他們改善吞嚥困難情況

吞嚥困難策略

針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吞嚥困難病人,可以從餵食技巧及食物飲料的黏稠度兩方面舒緩他們的症狀。

言語治療師謝仉賢建議,餵食前首先要確保病人清醒,再為其做口腔清潔;然後為病人做口部按摩,先由嘴唇開始,接着順序按摩牙肉、下頷的牙齒、舌頭,重複做幾次;按摩完成便可開始餵食,並須提示病人,讓他知道有人要餵他吃東西。

此外,一些認知障礙的病人喜歡在進食時含着食物,除了口頭提示他吞嚥,亦可在餵食時把匙羹輕輕的放在他舌頭上按一下,讓他知道需要做吞嚥的動作。

食物及飲料的黏稠度,要跟從言語治療師的指引,不同的病人可能需要不同的黏稠度。另外,當病人本身需要喝一些黏稠度較低的飲料時,如清水或果汁,可以利用凝固粉改變其黏稠度。

加了凝固粉的流質食物或飲料,會變得較黏稠,病人飲用時會較安全及舒服 。凝固粉無色無味,不會太影響食物或飲料的味道,冷熱均宜。市面上的凝固粉有很多種,大致可分為Starch-based即澱粉配方和Gum-based黃原膠配方,各有優點,選用前應先諮詢醫生及言語治療師的專業意見。

你可能也感興趣:

「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居系列:廚房篇

隨著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逐漸攀升。醫管局資料顯示,香港六十五歲或以上的人口中,每一百人就有約五至八人患有認知障礙症;八十歲以上更有近二至三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年紀越大,發病率越高。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慢性疾病,腦細胞會慢慢死亡而致腦部萎縮,令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等受損,影響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若家人患有認知障礙症,廚房的設計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廚房設計的小貼士,可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及便利日常生活的家居環境,有助加強他們的自理能力及自信心。

「認知障礙症患者」廚房環境小貼士 :

1. 透明及開放式貯物
•  使用開放式層架貯物或透明廚櫃門,物件一目了然
•  使用透明貯物盒,容易尋找物件
•  在廚房牆身裝上掛鈎,把常用的廚具和食具等掛起

2. 圖畫或文字標籤物件
•  將物件分門別類,使用標籤識別或清單提示
•  在雪櫃門貼上清單,簡單列明雪櫃內的食物
•  在廚櫃門、櫃桶或食物容器,貼上圖畫或文字標籤,列明內裏存放的物件

3. 改用保險熄火電磁爐
•  電磁爐有自動熄火功能,可避免因忘記熄火而發生意外

4. 加裝煙霧感應器
•  如忘記關爐而引起火警,感應器就會發出警報

5. 選用防滑及不反光廚房地磚
•  使用防滑指數較高的地磚,增加地面的防滑功能
•  不反光及沒有花紋圖案的設計

6. 足夠及穩定性的光線
•  最少要有600 光度
•  在廚櫃底部安裝工作燈,增加光缐,有助在枱面工作

7. 適當標籤及預設熱水溫度
•   用標籤顯示龍頭的冷熱水,把熱水爐溫度調低,以免灼傷

8. 小心鎖存利器及化學劑
•   把利器和含有害化學物質的廚房清潔劑或用品鎖起

9. 選購患者熟悉的廚房電器和用品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