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居系列:廚房篇

隨著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逐漸攀升。醫管局資料顯示,香港六十五歲或以上的人口中,每一百人就有約五至八人患有認知障礙症;八十歲以上更有近二至三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年紀越大,發病率越高。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慢性疾病,腦細胞會慢慢死亡而致腦部萎縮,令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等受損,影響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若家人患有認知障礙症,廚房的設計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廚房設計的小貼士,可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及便利日常生活的家居環境,有助加強他們的自理能力及自信心。

「認知障礙症患者」廚房環境小貼士 :

1. 透明及開放式貯物
•  使用開放式層架貯物或透明廚櫃門,物件一目了然
•  使用透明貯物盒,容易尋找物件
•  在廚房牆身裝上掛鈎,把常用的廚具和食具等掛起

2. 圖畫或文字標籤物件
•  將物件分門別類,使用標籤識別或清單提示
•  在雪櫃門貼上清單,簡單列明雪櫃內的食物
•  在廚櫃門、櫃桶或食物容器,貼上圖畫或文字標籤,列明內裏存放的物件

3. 改用保險熄火電磁爐
•  電磁爐有自動熄火功能,可避免因忘記熄火而發生意外

4. 加裝煙霧感應器
•  如忘記關爐而引起火警,感應器就會發出警報

5. 選用防滑及不反光廚房地磚
•  使用防滑指數較高的地磚,增加地面的防滑功能
•  不反光及沒有花紋圖案的設計

6. 足夠及穩定性的光線
•  最少要有600 光度
•  在廚櫃底部安裝工作燈,增加光缐,有助在枱面工作

7. 適當標籤及預設熱水溫度
•   用標籤顯示龍頭的冷熱水,把熱水爐溫度調低,以免灼傷

8. 小心鎖存利器及化學劑
•   把利器和含有害化學物質的廚房清潔劑或用品鎖起

9. 選購患者熟悉的廚房電器和用品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分享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whatsapp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為你推薦

中大教授醒腦錦囊助預防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因腦細胞出現病變,導致腦功能逐步衰退。近年認知障礙症備受社會關注,全球每3秒就有1人確診,而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的城市,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數正不斷增加。究竟認知障礙症是否可以預防?參加社交活動如打麻雀,又是否可以減低患病風險?大家可參考以下由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提供的醒腦錦囊及病症相關知識。

「認知障礙症」是否等於「老年痴呆症」或「輕度認知障礙」

我們多年前將「老年痴呆症」易名為「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症分為輕度(mild)及主要(major)兩種,即「輕度認知障礙」及「認知障礙症」。要注意的是,輕度認知障礙並沒有「症」字,因為這並不算一種病。如有輕度認知障礙,只代表長者有認知功能退化,但仍可處理大部分日常生活的大小事。而患上認知障礙症的人士,則經臨床斷定為有認知缺損。

以我們曾進行的五年研究結果推算,約有1/3 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士,認知能力於5年後會轉差,轉化成認知障礙症,1/3人的認知能力,則平穩不變。

 

認知障礙症有不少輔助療法,如非侵入性的大腦微電刺激,可否介紹一下?

輔助療法主要分為三大類型:

  1. 刺激大腦的活動(運動)

即做合適的運動,如平衡練習及肌肉鍛鍊相關的運動,可考慮八段錦、瑜珈等。

  1. 刺激大腦的活動(非運動)

例如:看書、打麻雀、玩電腦等。最近有研究證實,長者上網看新聞會「醒目」一些。

  1. 特定刺激腦部的微電刺激

有研究顯示,微電刺激對長者的整體記憶有幫助(對改善長期記憶則未有定論),不過或會有輕微副作用,令長者感到不適。微電刺激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認知能力較差的長者可考慮接受相關治療。療程一共12次,一般需時四星期。

 

食物及衞生局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指出,認知障礙症是長者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長者或市民大眾可以如何保持精神健康?

認知障礙症與精神健康關係密切。認知障礙症人士一般情緒會較差,加上疫情持續一段長時間,難免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心情。

在日常生活中,為保持精神健康,長者或市民大眾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 放空自己— 長者每日給自己十分鐘的時間,什麼也不要想,只著重呼吸,以平靜自己的心靈。
  1. 想著摯愛— 想著「愛錫」的人如父母,回想與他們的關係,並主動關心他們,如與他們電話聊天、傳訊息給他們等。
  1. 倚靠信仰— 不要擔憂,如果有信仰的話,嘗試與信仰中的神打交道;沒有信仰的話,就與大自然打交道,如看花、看草等。

 

認知障礙症是否不能預防?如可以,老友記如何從日常生活著手,以延緩病發,甚至減輕症狀?

在一定程度上,認知障礙症是可以預防的。其實40%的認知障礙症,都與身體狀態有關。日常生活中,長者可留意以下六大要點:

 

不少人認為「打麻雀」可幫助預防認知障礙症,這說法對嗎?參加社交活動,又是否可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研究顯示,打麻將有助預防認知障礙症。長者宜多主動參與社交活動,保持鍛鍊執行能力,如安排一個飲茶的聚會(約人及點食物),並訓練專注力,有助減慢認知能力的退化。

 

港府致力在社區推動「居家安老」,建立「認知障礙友善社區」,這應否是香港的長遠發展方向?

本港長者人口不斷增加,建立「認知障礙友善社區」應是本港的長遠發展方向。政府及非牟利機構可以身體力行,並更主動地在社區推廣有關訊息。

以九巴為例,早於兩年前,九巴已推出電話專線服務,讓照顧者直接聯繫九巴支援組,報告走失的家人。只要照顧者提供走失家人的姓名、八達通號碼等資料,若他乘坐巴士,上車拍卡時會有特別響聲,讓車長可盡快通知家人。最近九巴更與耆智園合作,於5個大型巴士站裝設定位裝置,協助尋找走失的認知障礙症人士。一旦走失長者經過,定位裝置會作出即時通知,讓照顧者及時掌握他的行蹤。此外,公共交通機構及物業管理公司,亦可考慮分別培訓車長及保安員,如何辨識及協助認知障礙症人士。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認知障礙症家人,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安老院舍如何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

對於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由於他們在日常照顧、居住環境細節及情緒處理等方面有著特殊的需要,一所優質的安老院舍能夠為這類老友記及其家庭,提供莫大的幫助與支援。我們特地找來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為大家講解,究竟怎樣的安老院舍才能令認知障礙症院友住得安心、家人又放心?

一間安老院舍的環境,如何能夠切合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的日常生活需要

不論長者有否患上認知障礙症,我們建議家人為家中老友記挑選安老院舍時,留意一下以下條件,作出比較:

光線明亮—不論是院舍大廳、院友房間外的走廊,還有房間裡面,整個環境的光線是否明亮?

空間感充足—院舍四周的地方是否相對寬敞、空間感充足、環境寧靜?以上這些元素可令患者置身其中而不容易覺得有壓力,有助保持情緒平伏。此外,院舍之內會否有像平台花園等的戶外空間,可讓院舍員工或長者的親友帶長者到室外逛逛,讓他們在安全的情況下接觸一下大自然、曬曬太陽,欣賞花草樹木與鳥聲?

環境簡潔—家人可留意一下,院舍的整體環境和房間的設計,是否切合院友日常生活所需?環境佈置、用色、設計上是否井然有序、讓人可以一目了然?如果看到隨處有障礙物或通道狹窄,便不太理想。

怎樣可以令院舍的前線同事,在照顧認知障礙症院友時更加得心應手

作為職業治療師,我會盡量多與前線同事、保健員分享,讓他們多認識「認知障礙症」,懂得如何在日常中與這些長者相處、照顧他們的需要,以及如何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處理患者的情緒問題等,從而應付工作上的需要。家人在揀選安老院舍時,可多了解一下院舍人員提供照顧、護理及復康服務的情況。

 

當院友的認知能力較弱時,院舍可有什麼措施,輔助他們的日常生活

以我們的日常工作為例,當一些院友記性不好,如不認得自己的房間位置時,我們會在院舍環境內提供標示 (例如:在其房間門貼上他們的名字、圖片,又或在牆上作記號等),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房間。我們作為職業治療師,會為有需要的院友進行評估,了解他們的情況,然後在環境上作一些改動,提升這些院友對四周環境的認知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特別為認知障礙症院友提供訓練,如集中力、記憶力、計算、解決問題等的能力訓練,尤其在剛入住院舍時,當他們於飯廳用膳後,我們會不斷指導或帶領他們來回房間的路程,希望他們的情況能夠有所改善,有助他們去適應環境。

請分享一些工作上的例子,若在照顧認知障礙症院友時遇上特殊情況,可怎樣處理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前線同事在負責像餵飯、沖涼、更換衣服等較為貼身的工作時,的確偶爾會面對患有認知障礙症之院友抗拒、不合作,又或出現情緒激動的行為。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的同事會避免跟他們爭吵或「硬碰」,因為這或更令院友情緒激動。我們會保持冷靜,用安撫的態度勸喻院友。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偶爾會遇上一些嚴重個案,出現院友大叫、大力拍枱的情況。對於患者而言,大叫、拍枱等行為或可作為他們釋放情緒,又或是給予自己感官刺激的渠道。

當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們會先嘗試不斷勸阻;但若果根本沒任何作用,我們下一步會衡量患者會否因而傷害到自己及他人。假如情況安全不帶傷害性,而又不是過於影響其他院友的話,有時或容許這些院友有限度地抒發一下,而非強硬地責怪他們或馬上阻止。我們會作出觀察,若有需要會提供協助,例如在院友拍打的枱面加上軟墊,以免他們弄傷自己雙手。

但當然,若院友有可能危及自己或別人的暴力行為,甚至企圖動手傷人,那麼前線同事便會找其他人協助共同解決,馬上制止,免生意外。

之前提過,其實不論是院舍的前線職員或家人,當遇上患者鬧情緒,千萬別覺得是有意針對你。若能以關懷的態度盡量安撫患者,很多時當過了一段日子後,患者會感受到照顧者的友善對待,建立出熟悉關係,情況便會有所改善。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設計合適客廳 預防認知障礙症患者走失
處於中後期認知障礙症的患者,「走失」是一大隱憂。因此,要預防患者走失,家居出入口的設計及物品擺設,可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 1 ) 門口放置黑色地毯:可巧妙地將一塊「黑色地毯」放置於大門的出入口前,這有機會讓認知障礙症患者誤以為是一個「大坑」,因而不敢走近離開住所。

( 2 ) 安裝感應警報器:為患者配備感應手帶,當患者走近大門位置時,警報器會響起,即時通知照顧者。

( 3 ) 安裝開門警報器:在門口安裝開門警報器,若患者打開大門,警報器隨即響起,通知照顧者。

( 4 ) 隱藏大門出入口:有部分患者出走原因,往往是因為看見大門,而產生走出的意欲。因此,照顧者可考慮改變大門外觀,讓大門出入口被隱藏起來,例如用窗簾遮掩大門,以減低患者走失的風險。

( 5 ) 收起外出日用品:對患者來說,家中某些物品,特別接近大門口的物品,如鑰匙、鞋、雨傘、錢包、手袋等,亦會挑起患者想外出的念頭。因此,只要把一切能聯繫到外出的日用品收起,就能減少患者出走或走失機會。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為認知障礙症長者設計睡房

過去,職業治療師家訪患有認知障礙症患者時,總會發覺他們的家居環境較為混亂,患者在應付日常起居生活,例如找取、存放物件的簡單程序,都會出現困難及不知所措的現象。若要提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在家居環境的設計及擺設,到底可以有什麼改變,以求提升他們的生活能力?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理解力、短期記憶、判斷力、邏輯分析、甚至辨認日常用品的能力,都常會出現混淆的情況。因此,家有認知障礙症長者,家居環境的設計和擺設,都必需以簡潔、清晰、直接為主,這能大大提升他們的記憶及生活質素

簡潔、系統性睡房

就以睡房為例,這是一個重要的活動空間,長者不單會在這裡休息,他們很多的日常用品,例如衣物,甚至貴重的物品都會存放在裡。但很多典型的事例,是患者存放物件後,很快就忘記,結果常常引發很多不愉快的問題。因此,一個有富於簡潔又系統性的收納方法,對他們來說會極為重要和便利。

不妨看看以下提議:

  1. 開放式「透明」儲物設計:

過去,有些認知障礙症長者會混淆及忘記各類儲物櫃的用途,若沒有明確標記及指示,患者在存放及找取物件過程中,常常出現錯誤及迷茫。例如家中不同的抽屜,到底是屬於誰的? 當中又存放了什麼(如襪子、衣物、藥物、雜物等)?  患者往往都無法識別。

事實上,要是患者不斷翻亂、找尋物件,但又找不到,這往往會使他們感到進一步的挫折、困惑、甚至情緒激動。因此,家屬可以選用開放式「透明」儲物設計,即儲物櫃及抽屜盡可能是全透明的,這有助長者容易識別及記得各類儲物櫃的用途,也較容易看見物件存放位置。

  1. 清晰標記及分類:

當患者找不到物件時,他們往往會到處翻動及翻亂東西,結果令家居環境更混亂。過程中,他們亦因找不到想要的物件,而出現急燥及情緒激動的情況。

因此,為便利患者輕鬆存取物件,可以在衣櫃及抽屜貼上他們的名字或相片,以清晰直接方法讓患者認出這是屬於自己的儲物空間,那個則是屬於其他家庭成員的儲物空間。另外,衣櫃或抽屜內的物件最好分門別類,標貼指示相當重要。例如可標貼明示:這是放了「內衣褲」、這是放了「襪子」、這是放了「上身衣物」或「下身衣物」等。這能便利患者容易認出物件存放位置,免除他們到處翻亂引發情緒激動的問題。

至於家屬該選用文字還是相片、圖片作為標貼指示,則要看個別患者的能力。要是患者還有認字能力,文字標貼便可以了,否則以圖片標示會令患者感覺太幼稚;要是認知障礙症情況較為嚴重,患者連文字也無法辨別,則可改為貼上對方的相片及物件圖片,這安排會較為體貼和便利。

  1. 上鎖好處:

房間內若有不屬於患者的衣櫃或抽屜,家屬最好鎖好,或以標記指明這位置是屬他人的,並最好預先向患者說明衣櫃或抽屜不屬於他(她)的。這能大大防止患者企圖拉開已鎖上的衣櫃或抽屜,但又拉不開時產生煩燥或情緒激動問題。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