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式支撐摺椅

說起摺椅,相信大家會即時想到危險及不穩固。可是只要稍花心思,摺椅亦可以變得安全,甚至可便利長者的日常生活。

最近推出的活動式支撐摺椅,可因應長者的生活需要,放在家中不同位置,除可坐在摺椅上休息外,亦可用扶手作支撐。譬如長者準備外出時,可把摺椅搬到大門口,用來穿鞋及借力。把摺椅安放在床邊,則可協助長者起床及坐著穿衣。

活動式支撐摺椅連著金屬底座,重量約22.5公斤,毋須安裝,不用鑽牆或鑽地。扶手可根據長者的需要而調節高度,非常方便。

撰文: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 一級職業治療師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whatsapp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為你推薦

添置扶手及便椅 長者住得安全又安心

浴室是家居意外的黑點, 隨著年齡漸長,長者下肢肌力不足,加上浴室地面濕滑,長者稍不留神,容易跌倒。要住得安全又安心,長者就要考慮在浴室安裝扶手,或使用其他輔助用品如便椅,以減低發生家居意外的機會。不如我們由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為大家講解一下選用扶手及便椅的小貼士!

扶手篇

照顧者應如何評估長者是否需要使用扶手?

很多我接觸的個案,都是因為長者住院後,身體功能未能回復正常,又或是長者的身體狀況,因疾病而變差。這時候,家居安裝扶手,對長者非常重要。長者家居的活動範圍,如浴室、客廳、房間等,皆可安裝扶手,而當中又以浴室最為普遍,因為長者在洗澡時,地方濕滑,空間大多狹窄,未必能放下一張座椅,長者出入活動及穿衣服時,都需要扶手借力。


扶手主要分為哪幾個類別?物料主要是什麼?

扶手有不同種類,除了基本型號外,亦有U型座地式,建議長者若需安裝扶手,可尋求職業治療師的協助。我們會根據長者的身高及四周環境作出評估,再建議扶手安裝的位置及高度等。市面上大部份扶手都以不銹鋼製造,部分更加上白色塗層或防滑紋以供選擇。


照顧者在選扶手時,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照顧者需要留意安裝扶手的位置,包括考慮長者雙手可以活動觸碰的範圍,以及功能學上可以給長者借力的位置。假若把扶手安裝在不適當的地方,會令長者無法借力,亦影響扶手的輔助能力。另外照顧者在安裝前,亦要考慮牆壁的情況,例如牆身有沒有隱藏的水管或電線,因此我們的評估非常重要。


浴室本身有毛巾架,可否用毛巾架代替扶手?

一些長者或會貪一時方便,認為使用毛巾架即可,但一般毛巾架承受力較低。此外,部分長者亦會借用洗面盤作支撐,以致洗手盆的牆身因長時間借力而出現裂縫,令洗手盆亦有下跌的潛在風險。

便椅篇

照顧者應如何評估長者是否需要使用便椅?

長者是否需要使用便椅,是根據長者的活動能力及肌力而決定,包括:

  • 長者四肢是否活動自如?
  • 長者是否可以安全步行到洗手間?
  • 長者是否可以安全地坐上廁所?
  • 長者可否控制肌力蹲下?
  • 長者如廁後站立是否感到吃力?

職業治療師會根據評估結果而作出建議。

便椅主要分為哪幾個類別?設計有什麼特色?

便椅一般可分為兩類,即有輪及無輪便椅。無輪便椅可長放床邊,方便長者上廁所,有輪便椅則可方便推行或置於廁所上,但需要注意規格是否適合放到坐廁上。另外市面上亦有便廁沐浴椅,集沐浴掎及便椅於一身。一般便椅兩邊都有扶手,方便長者借力坐下及起身。

便廁沐浴椅是否較便椅更好?

便廁沐浴椅一般是有輪設計,部分亦備有後傾功能,適合較弱長者使用,方便照顧者為長者沖涼及洗頭。便廁沐浴椅因為安全性更高,長者既可全身躺下,又適合在潮濕的環境下安全使用,因此較一般便椅昂貴。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實用資訊圖:

資訊圖

你可能也感興趣:

家居防跌有妙法

跌倒可大可小,尤其是長者,小則擦損,嚴重的甚至可能骨折或會因失救而死亡。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日前舉辦了「慎防長者跌倒」網上講座,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葉靈進在講座中介紹了防跌的家居設計,以及相關的樂齡科技產品。

防跌主要分為兩大範疇:避免跌倒及跌倒時保護,兩方面在家居設計和輔助產品上都有所不同。

圓邊設計可減輕傷害

在防跌的家居設計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守則是圓邊(圓弧)設計。這種設計相對一般的直角,可以減低跌倒時用家碰撞到的傷害。圓邊設計可以應用於全屋範圍,包括家居設計及傢俱選擇,例如廚櫃、茶几、電視櫃等。

假如大家不想添置新傢俱或進行大型的家居改裝,職業治療師建議可於櫃角或檯角加裝防撞膠角,減低碰傷的機會。防撞膠角可於一般的家品店購買。

地板選擇大有學問

市面上有很多款式的地板,包括木紋磚、膠地板、複合地板及實木地板。葉靈進表示:膠地板是當中最佳的選擇,安全而且最相宜。膠地板是無縫設計,不會像其他款式的地板構成輕微的高低差異,有機會令步行能力較弱的長者絆倒而受傷。」而當中最差的選擇是木紋磚,因為比較另外數款地板材料,木紋磚是最硬的,跌倒時會造成相對嚴重的傷害。

大家亦可於床邊或容易跌倒的地方放置吸震地墊。這種地墊遠比以上幾款地板材料的吸震力強,可大大分散因跌倒而產生的撞擊力,從而減低長者創傷或骨折的風險。

樂齡科技應用增強平衡力

於防跌的樂齡科技產品中,改善平衡是其中一個主要的項目。有研究指出,平衡力減弱與跌倒風險增加是有直接關係,所以訓練平衡力是對預防跌倒非常重要。

家居平衡測試系統可以幫助長者在家改善平衡。以往長者要到醫院或中心,由治療師協助才能評估平衡能力。現時有新的測試系統,用家可安在家中,透過系統的腰帶或磅進行簡單的平衡測試,然後用家可根據測試結果去訓練相應部分,增強自身的平衡力。

如果長者跌倒風險很高,他們也可以配戴安全氣囊腰帶作保護。當腰帶偵查到用家快要跌倒時,就會彈出氣袋,可減低因跌倒而造成髖關節骨折的機會。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行得安全至安心 嚴選長者鞋履及助行工具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早前舉辦「行得安全至安心」講座,讓大家多了解為長者挑選鞋履及助行工具的竅門,由中心的一級職業治療師葉靈進主講。講座先由長者日常穿著的鞋履入手,它們可被區分為兩大類型——家居穿著的室內鞋履及外出時穿著的鞋履。

家居鞋履

市面上有不同類型的拖鞋,它們在外型、物料和設計上都不盡相同,大家為長者作選擇時可留意以下重點。

防滑坑紋:鞋底需要有特定設計,才能在濕滑的地方(如浴室)提供足夠的防滑功能:坑紋要橫向,向鞋底左右兩邊延伸,鞋底邊緣的坑紋要開口而非封閉。

鞋底物料:首選橡膠鞋底,防滑度相對較高,揀選時宜細仔觸摸鞋底,了解它的粗糙感是否足夠。

 

魔術貼設計:對於有嚴重腳腫問題的長者,須留意拖鞋會否過硬或過窄,影響血液循環。若鞋身採用魔術貼會較為理想,可調節鞋內空間。

由於人字拖的鞋底較薄及平坦、欠缺坑紋,鞋子容易脫落,給予雙腳的穩定性低,容易影響穿著者的平衡力而引致跌倒,因此不適合長者穿著。 

自我定期檢查家居鞋

即使已揀選了一對合適的家居鞋,長者或其家人仍須定期檢查它們的狀況。

  • 鞋底坑紋是否已磨蝕?
  • 鞋底是否過薄,影響步行時的穩定性?
  • 鞋子是否過於寬鬆或狹窄?
外出時穿著的鞋履

除了家居鞋,長者外出時穿者的鞋履亦固然要細心揀選。

鞋後部分:鞋的後部要寛闊堅挺,鞋跟要夠硬身。由於長者的平衡力開始下降,鞋領部分可選擇稍為高身的款式,有助穩定腳跟,減少雙腳左搖右擺。

鞋底:跟家居鞋相似,物料首選橡膠且要有粗糙感,才有足夠的防滑度;要有橫向的防滑坑紋,鞋底邊的坑紋要開口;軟硬度要適中。

鞋面:相對於家居鞋,外出鞋履的遮蓋範圍宜較大,從而可為腳面起保護作用。設計上宜採用拉鍊或魔術貼,當出現腳腫情況時可隨意調較鬆緊度。

重量:由於長者的日常活動耐力隨年齡下降,若鞋子太重容易使他們疲倦,因此外出鞋宜以輕便為主。

試鞋時的要點:關於試鞋的時間,原來亦大有學問,理想時段為午後至晚上,因為部分長者容易在外出活動後略為腳腫,如此便可確保購買的鞋子不會過細。試穿時,宜預留一隻手指闊度的空間。

如何選擇合適的助行器具?

由於每位長者的實際身體情況不盡相同,難以一概而論,因此當為長者揀選助行器具時,宜先尋求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的專業評估和諮詢。那究竟使用助行器具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可增加身體支撐的面積,減低跌倒機會、可彌補平衡力的不足,並可減低痛肢受力。

此外,當長者拿著助行器具時,身邊人可清楚看見而有所警惕,有助預防被途人撞倒。還有就是,使用助行器具可增強長者在步行時的信心,並增加長者的活動耐力,延長他們的活動時間。以下是香港常見的助行器具及各類型之特色:

拐杖(手杖)

  • 透過增加一個支撐點來提升平衡力,而非負重——它僅可分擔約10-20%的下肢承受重量而已
  • 把手首選呈「T形」的款式,且採用堅固、防滑而不易損壞的物料製造
  • 有手帶較為理想
  • 宜選擇由鋁合金或碳纖等輕身物料製造的款式。若拐杖過重,長時間使用會容易疲倦,亦影響活動的耐力
  • 宜選擇可調高度的款式
  • 防滑膠墊:需要有足夠厚度(闊度)、坑紋要夠深、摩擦力要高
  • 調校拐杖高度基本原則:當使用者將手臂往下垂,手腕跟把手成一直線
  • 使用拐杖時,手踭約屈曲20-30度。若拐杖過長,使用者的肩膀會向上縮起來;若拐杖過短,走路時會出現「駝背」的情況

四腳叉(四腳拐杖)

  • 相比起拐杖,四腳叉可承受較多的下肢重量,約30-40%
  • 留意底座的開口:部份款式的四腳叉分左右邊使用,兩腳平排的一邊靠近使用者,兩腳伸出的那邊則向外
  • 留意底座的大小:有些長者回家途中需要上落梯級,若如此,揀選四腳叉時要避免其底座的大小比梯級還闊,那便無法使用
  • 調校四腳叉高度基本原則:當使用者將手臂往下垂,手腕跟把手成一直線

助行架(四腳助行架)

  • 可分為「固定式」、「摺合式」、「R形」及「有轆」四個款式
  • 對於上肢較弱的長者,有轆的款式會較為適合。可是,若使用者的身體及手腳協調均較弱時,便該改為用其他三款無轆的款式才更為安全
  • 助行架適合於平路上使用,不適合於樓梯或斜路使用
  • 調校助行架高度基本原則:跟調校拐杖及四腳叉的情況相似

長者在日常使用助行器具時,須謹記定期作出檢查,包括防滑膠墊有否磨蝕、手柄位置有否破損,又或者助行架的開合是否能夠正常運作。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助行器具類型

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退化是正常現象。老化過程會造成下肢肌力變弱、平衡力變差,令長者更容易跌倒。因此,長者需要使用助行器具去彌補平衡力不足,增加支撐面積以減低跌倒機會。同時,助行器具有警示作用,預防被途人撞倒。當旁人看到拄著拐杖的老人家,自然而然會提高警覺。此外,助行器具亦能增加長者的活動耐力,繼而增強信心。現在就由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葉靈進為大家講解一下。

坊間的助行器具五花八門,大致可分為哪些類別?

市面上助行器具的種類繁多,在香港比較常見的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別,分別是拐杖(士的)、四腳拐杖(四腳叉)、助行架及有輪助行架。

第一類 – 拐杖(士的),主要適合平衡力開始減弱的長者,肌肉仍然有力,暫時未需要太多支撐。由於拐杖本身可承受的重量不多,最主要功能增加一個身體的支撐點,提升身體平衡。所以大部分開始體弱的長者,可以先考慮使用拐杖。

第二類 – 四腳拐杖(四腳叉),主要適合平衡力差、下肢肌力較弱的長者,連使用拐杖都不足以安全地支撐,或者已經開始有滑倒的跡象。因為四腳拐杖的底架較大,所以相對的支撐點以及面積會相比起拐杖更加大,可以承受的重量更多。因此,如果長者使用拐杖都開始感到吃力,建議可考慮升級轉用四腳拐杖。

第三類 – 助行架,主要適合平衡力差、下肢肌力弱,甚至用四腳拐杖單手支撐都有困難的長者。助行架的概念與長者在家利用雙手扶著傢俱相似,所以支撐面和可承受的重量會相對再增加,令長者更容易在室內或室外步行。若長者無法安全地使用四腳拐杖,建議可考慮轉用助行架。

第四類 – 有輪助行架,主要適合平衡力差、上肢較弱的長者,上肢肌力不足夠提起助行架,或外出時對重複提起的動作容易感到疲倦。因為有輪助行架能轉動,省卻了提起的步驟,長遠來說對上肢的負擔不大。所以大部分上肢較弱的長者,可以使用有輪助行架。整體來說,長者可以根據其身體狀況而循序漸進地選擇助行器具。

 

對於一般普羅大眾,怎樣為家中老友記挑選適合他們的助行器具,從而改善日常生活

首先,建議先向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查詢及評估,因為揀選的實際考量較為複雜。既要按照長者自身的能力、病理和居家環境選擇之外,亦需要考慮長者的個人喜好。即使治療師或家人經過多方面考量,代替長者挑選好適合其使用的助行器具,若果長者認為不合心意,他們未必會願意使用助行器具。因此,個人喜好也是最後必須考量的因素。

一般而言,拐杖已能配合大部分老友記所需, 他們的身體狀況處於正常老化過程,例如平衡力減弱或肌小症。在物料方面,大致上都是鋁合金或碳纖,兩者均屬輕身(250至350克)。在高度方面,最好選擇可以按照個人身高調校高低的拐杖,並且符合其身高的範圍,即是指調校到最低尺寸時長者的身高仍然適合使用,不會過分偏高。

至於底部的防滑膠墊,要留意坑紋的深度及圓形的闊度,但肉眼難以判斷,可以先試驗一下是否牢固。由於每位長者的使用習慣和頻率不一,間接影響防滑膠墊的磨蝕速度,不妨添置多一套備用。一旦長者有轉換其他助行器具的想法,建議先諮詢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

 

每個使用者的身高、身體狀況都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怎樣才是握助行器具的正確姿勢

一般情況下通常長者垂低手時手柄與手腕位置成一直線便可,而拐杖和四腳叉會有些需要再留意的地方。

多數拐杖皆是T形把手,手柄較短的部分向前、較長的向後,食指和拇指放在前方,其餘三隻手指放在後方。

舊式四腳叉(梯形底座)較闊的部分向自己,而比較窄的部分向外。

拐杖最基本擺放的位置為健肢,步行時患肢與拐杖同時跨出,維持三角形架式。不但能幫助患肢承受重量,還能避免拐杖會碰撞到患處,起到保護患肢的作用。

以你的工作經驗,有哪些常見的助行器不恰當用法,可以提醒一下大家

最常見會錯誤使用的是拐杖,不少老友記會將拐杖前後調轉使用。大部分的原因是拐杖調校得過高,手臂屈曲的幅度增加,反而正確握法(手柄前短後長)會令長者無法使力、拐杖前傾及手腕屈曲,導致長者會誤以為錯誤握法(手柄前長後短)比較舒適。因為當拐杖過高時用者自然會聳肩,感覺更有力。其實,只要調校到合適高度便能解決拐杖前後調轉的問題,從而減少對肩膀的負擔,避免出現過度勞損。

除了前後調轉的問題之外,有些長者會將拐杖傾斜並伸向外。基於相同原因,拐杖調校得太高引致以上情況發生。拐杖越伸越遠時,相對地支撐的範圍亦會增加。長者亦可能因為平衡力變差,覺得垂直使用拐杖都不足夠,所以才會將拐杖傾斜並伸向外使用,認為會更加穩固,但此做法很容易滑倒。建議可以先做一至兩個平衡力測試去評估平衡力是否真的減弱,若果並非平衡力因素,純粹調低拐杖的高度便可。

有時候,舊式四腳交叉(梯形底座)都會見到左右倒轉的情況發生,應該底座比較闊的一方對著自己,比較窄的部分向外。因為設計上近身的一邊做得比較貼,假如錯誤地將向外的部分對著自己,走路時很容易踢到拐杖而跌倒。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長者都習慣以拐杖傘代替拐杖作步行輔助工具或支撐用。首先,大部分拐杖傘都不合規格,未能通過安全測試。大部分拐杖傘承重能力不達標,長者有機會因而跌倒。另外,拐杖傘無法調校合適高度,未必適合長者個人身高。當用者打開雨傘時,拐杖傘便失去了拐杖的功用,對於有需要使用助行器具的長者來說是一大問題,尤其是下雨天更加危險。因此,不建議以拐杖傘代替拐杖於日常使用。

老友記在保養助行器具上,有甚麼需要注意

拐杖最主要有兩個地方需要注意,分別是手柄和防滑膠墊。海綿質地或較軟身的手柄會容易耗損,實木的手柄幾乎不會耗損。反而防滑膠墊需要定期檢查坑紋有否磨蝕或者已經磨蝕到一邊高一邊低,造成走路不穩。如有以上情況,便需要更換防滑膠墊。

由於四腳叉的手柄普遍也是海綿或較軟身質地,很多時候都會容易耗損。如果已經出現磨蝕,建議考慮重新購買一支全新的替換。因為維修手柄需要送入工廠換,花費不菲,相對上全新的比較划算。

至於助行架則需要注意開合位置的按鈕,長時間使用起來內裡的彈簧有機會失去彈性,或按不下按鈕而鎖不上。雖然此部分沒法維修,但是忽視按鈕的問題繼續使用會很危險,建議重新購買一個全新的替換。

據經驗而言,大部分助行器具的平均壽命都有差不多五至八年,十分耐用。相信只要大家好好保養助行器具,則無需揮霍金錢。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